深圳科技创新面面观|深圳龙头企业以创新助力高质量发展

无极商贸 2022-12-06 17:31:10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陈姝

深圳有个“6个90%”创新密码被广为称道,即90%以上的创新型企业是本土企业、90%以上的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的职务发明专利出自企业、90%以上的重大科技项目发明专利来源于龙头企业。“龙头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是深圳创新活力的真实写照。

今年以来,深圳进一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制造强市建设,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精准推出5个“30条”稳增长政策和“20+8”产业扶持政策,为深圳企业转型升级增添动能。在利好政策推动之下,华为、腾讯、比亚迪等各行业龙头企业主动承重,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结合“20+8”产业布局,发挥生态主导力,以科技创新支撑深圳产业高质量发展。

▲腾讯滨海大厦。

创新不是“登顶”,而是“长征”

“坚持自立自强、创新引领”是深圳培育壮大“20+8”产业集群的基本原则,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强化原始创新和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强前沿技术研发,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

智能终端产业集群是今年“20+8”中引领型战新产业之一。2021年,深圳智能终端产业增加值为2092亿元,为了实现到2025年产业增加值提升到超2700亿元的目标,龙头企业正开足马力往前冲。

2022年,智能手机市场略显萎靡,但细分的折叠屏手机赛道却逐步迎来了放量增长的局面。第三方机构CINNO Research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第三季度国内市场折叠屏手机销量达72.3万部,同比增长114%,华为占据半壁江山名列榜首,销量同比增长95%。

华为不久前推出的P50 Pocket集合了业界多个“首创”技术,如多维联动升降水滴铰链解决了折叠状态下的机身缝隙问题,MIM钢材质做到了防冲击且不变形,超冷柔性石墨烯散热系统实现高效导热。自2019年以来,华为三年推出五款折叠旗舰,其背后是研发团队在工业设计、材料科学、交互体验、续航快充等领域的深入研究,是坚定不移地在折叠技术上攻坚求新。

能源汽车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持续创新成为深圳企业攻占市场的法宝,今年11月16日,比亚迪成为首个达成300万辆里程碑的中国品牌。以电池业务出身的比亚迪,在汽车行业发展中始终坚持自主研发核心技术,目前已累计获得2.6万项全球授权专利,形成了庞大的技术“鱼池”。

创新不是登顶游戏,而是“长征”,得益于持续不断投入研发,打磨技术,才能在竞争中赢得市场。今年1—10月,深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主要行业大类中,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2.1%,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3.8%。主要高技术产品产量如新能源汽车、充电桩、5G智能手机、民用无人机产量分别增长212.7%、124.4%、35.4%、31.4%。

▲坂田华为总部基地。

发挥生态主导力,助力产业链发展

深圳提出,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过1.5万亿元,培育一批具有产业生态主导力的优质龙头企业。产业生态主导企业既是产业链的主导者、规则制定者,又是生态构建者和利益获取者。如今,深圳已经涌现这样一批龙头,它们能创新、有担当、敢作为,带动产业生态蓬勃发展。

自2018年9月30日启动第三轮组织架构调整以来,腾讯积极拥抱产业互联网。从2021年第四季度开始,“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取代游戏成为该公司增速最快的业务。为了服务产业,腾讯深耕国产化技术,打造了自研芯片、自研星星海服务器、操作系统TencentOS等底层基础设施。2019年至今,腾讯研发投入已达1667亿元。在此基础上,腾讯发挥“连接”功能,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数字化转型。目前,腾讯合作伙伴的数量已经突破10000家,合作伙伴贡献收入占比达到1/3。

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也是“20+8”中增加值千亿级的产业集群之一。在光明区,华星光电T7项目及第十一代超高清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一期已经投产。从2010年落地光明,到今年T7二期项目计划建成投产,华星光电强大的龙头效应吸引了上下游企业不断汇聚深圳,引领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壮大。在全球半导体显示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之际,华星光电也正与合作伙伴携手合作,共同探索前沿技术,助力产业升级。

网络与通信产业的华为、中兴通讯,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的腾讯、金蝶,高端医疗器械产业的迈瑞,智能网联产业的比亚迪等各集群的龙头一马当先,一边啃下底层技术硬骨头,主动带动、引领创新创业,另一方面通过技术开放、平台开放、能力开放,带动产业链上更多企业发展。

▲比亚迪。

培育未来产业,形成新增长引擎

未来产业是深圳面向世界科技发展前沿,谋划和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的重要举措。深圳未来将要重点发力的8大产业,分别是合成生物、区块链、细胞与基因、空天技术、脑科学与类脑智能、深地深海、可见光通信与光计算、量子信息。这些产业规模相对较小,虽然还没有涌现出华为、腾讯这样的标杆,但有的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并出现了一批优秀企业,空天技术就是其中之一。

2007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与深圳市政府开展战略合作。一年后成立的深圳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是深圳的第一家卫星企业,拉开了深圳卫星产业发展的序幕。2011年底,其研制的第一颗卫星——试验卫星四号按时出厂并顺利升空通过在轨测试。目前,深圳东方红已成功研制并发射了20颗不同类型的微小卫星。在高通量卫星方面,2020年,由亚太星通参与设计监造的“深圳星”成功飞天,目前正在为国内外超过1万个终端提供稳定、可靠、随时随地的通信服务。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为了实现目标,深圳正聚焦“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实施基础研究强基工程、技术攻关突破工程、成果产业化加速工程、科技金融融合工程、创新人才汇聚工程等五大工程,推动创新资源向未来产业集聚,实现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教育链“四链”深度融合,深圳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的动能越来越足。

▲制图:黄晓敏

审读:谭录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