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化工—电子垃圾从消费到消"废" 监管意识待加强

2012-06-20 00:00:00

  在解放碑商社电器一楼,设立在大门入口处的废旧手机回收点空无一人。“很少有人把废旧手机、电池送给我们回收,我们也就没有派人专门守在这里了。”询问中,一售货员回答道。

  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电子垃圾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影响环境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如果处理不当,电子垃圾中的汞、铬、铅等重金属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形成严重危害。更大的问题在于,生活中谁来回收我们的电子垃圾?

  电子垃圾可变废为宝

  市家电维修协会一负责人介绍,我市目前有洗衣机、空调、冰箱、彩电、电脑五大件大约4000万台,它们的“生命”大概在15-20年,包括日益普及的手机,重庆每年要产生10万多台电子垃圾。

  电子废物里面含有铅、锰等多种重金属元素,对环境有很大影响,不能混杂在生活垃圾中,但目前回收率几乎为零。由于缺少正规的回收处理厂,多数电子垃圾被简单处理后流入二手市场,一些无法处理的有害剩余物甚至被随意丢弃。

  电子垃圾虽然名为“垃圾”,但从资源可循环的角度来看,里面绝大部分成分都可以回收利用。据测算,拆解20万台旧家电,可以回收各类金属4100吨、塑料1300吨、玻璃640吨;处理1吨芯片中的电路板可以分解出130公斤铜、20公斤锡、0.4公斤黄金。“当然,要达到理想洁净的处理目标,必须使电子垃圾回收后统一交给专业处理厂处理。”专家解释,非法的“家庭作坊式”人工处理往往只能拆解、提炼出部分金属、塑料和玻璃,然后不加处理地将剩余电子垃圾填埋,这只会对空气、水源、土壤等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其中的重金属离子还会对人类的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皮肤造成伤害。

  专业回收“敌”不过游贩

  在石桥铺电脑城A座一楼,与同楼层其他商铺老板为生意忙得手忙脚乱相比,“安盛废旧电子产品回收站”老板吴天盛清闲得有点不自在。这个外形为绿色电脑状的回收站,面积约10平方米,屋子里拉拉杂杂地摆放着几台废旧电器。

  吴天盛说,回收站是2006年10月设立的,刚开始的时候生意比较好,但是现在一个星期也未必能收上一件旧电器。提起原因,吴天盛表示,主要是普通的废品回收人员对他们形成了冲击。“游击队”走街串巷收集,近乎零成本。而“正规军”企业或回收点必须获得相应资质,具有符合环保要求的收集、处置固定场所,产生的危险废弃物须无害化处理,并向回收源告知回收的电子垃圾的回收流程和去向,因此投入和运营成本不小,所以很难在回收价格上与走街串巷的小贩竞争,从而造成电子垃圾来源不足。

  在南坪南路,一名举着“高价回收手机、电器”纸牌的摊主告诉记者,他一个月可以回收各种旧电器几十件。其中一些旧电器可以直接卖给别人使用,大部分则会卖到大型废品收购站,由他们进行拆卸和分类。“来得快,去得也快,我们就是赚个倒手价。”

  监管和回收意识亟待加强

  电子垃圾回收产业的真正形成,需要企业和政府切实推动。市信息产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作为电子产品的生产者,IT企业在电子垃圾回收处理方面的义务更显得责无旁贷。业内人士指出,由于IT企业对电子产品的制造流程,以及对产品技术和原材料更为了解,由IT企业进行电子垃圾回收处理,更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此外,在我们身边,消费者已经习惯了把废旧电子产品卖给游贩或废品站,没有几个人会跑很远把这些产品送到企业手中。在市固体废物回收中心工作人员看来,“电子垃圾回收既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更是一种习惯的培养。”

  2006年8月,国家环保总局等部委联合发布了《废弃家用电器与电子产品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确定了废弃电器与电子产品污染防治的指导原则。2007年,由国家发改委、环保总局和原信息产业部等联合制定的《电子信息产品生产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此法规提出对电子垃圾的管理建立多元化的废旧电子回收体系和集中处理体系,明确提出实行分散回收、集中处理。回收处理企业实行市场化运作,国家在政策上给予鼓励和支持。

  “培养公众意识,引导他们将电子垃圾送到正规的回收企业,并简化电子垃圾处理的审批手续,将有利于电子垃圾回收治理渠道的畅通。”市信产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才是解决电子垃圾回收的最好方法。

  每年10万多台电子垃圾,正威胁着重庆的环境。消除电子垃圾已经成为我们迫在眉睫的任务。